产业管理处>历史沿革

     
 
联系我们
历史沿革
科室设置
主要职能
 
  历史沿革    
 

一、初创探索时期1949-1970

        我校校办产业的产生,可追溯到中国人民大学命名前的华北大学时期。那时,我校就在河北正定建立印刷厂。1949年初,华北大学迁入北平,即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合办革华印刷厂。

        1950年,学校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处。1952年,出版处改称出版科,并同学校研究部的印刷厂、出纳组、油印股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教材出版处。

        1955年4月,我校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可以视为我校成立后的第一个校办企业。

1958年,我校掀起了大办工厂的群众运动,涌现出了“红旗造纸厂”、“机械轴承厂”和“新闻系印刷厂”等一批校办工厂。1961年,校工厂由教育部发文决定停办。

        1962年2月,新闻系印刷厂与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和剪报公司合并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简称“报卡社”)。

        1964年,校工厂得以重建,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改建为有固定职工近百名、可容纳300名学生参加劳动的机械制造厂。

二、遭遇挫折阶段1970-1978

        1965年初到1970年文革期间,学校停办,校办产业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校工厂基本处于停产状态,直到1968年下半年开始恢复生产。

        1965年11月,报卡社新购置的照相制版胶印设备及报卡社所属印刷厂的全部资产及职工调拨到出版社印刷厂。1969年11月,校革委会宣布撤销报卡社的建制。

        1971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及其印刷厂移交给北京市一轻局,印刷厂改名为轻工印刷厂。出版社编辑和干部先后调到北京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等单位工作。

        1972年11月,校工厂交由北京市教育局领导,定名为北京青锋机床厂;1974年,北京市教育局将北京青锋机床厂转交北京工业大学领导,直到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

三、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1

        1978年复校,报卡社重建并改名为“书报资料社”(简称“书报社”)。同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恢复,出版社印刷厂也于1979年1月由北京市一轻局调回出版社。已改名为北京青锋机床厂的校工厂也于1978年7月重新调回。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新的校办企业相继成立。截至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主要校办企业共13家。校办产业虽然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但在功能上,已经开始面向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建设。

四、快速扩张时期1991-2004

        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校办产业也应势出现快速扩张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仅1992—1994三年间,我校新开办公司就达30余家。但是校办产业的重心仍然是传统的两厂两社(校工厂、印刷厂、出版社和书报资料中心)。

        同时,校属企业净资产、收入成倍增长,利润快速增加。这期间,我校对校办产业进行了积极稳妥的改革。对于开办以来一直处于经营困境,无收益甚至亏损的企业、公司采取自然淘汰的办法,使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逐渐消亡。

五、规范建设时期2004-今

        从1990年3月至2001年2月,我校产业管理体制依次经历了校属厂社公司管理委员会、科技开发办公室、资产与产业管理处的阶段。2005年,我校成立产业管理处,明确产业管理机构。以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为目标,加大了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力度,对没有列入注销范围的全民所有制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2006年,我校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代表学校监督管理学校的经营性资产。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办公室设在产业管理处。

        2007年,在原有人大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继续清理无盈利能力校属企业,注销关闭企业16家的同时,将部分企业改制后划入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同时构建学校与企业间的防火墙,明确产业管理主体,开始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管理体制。

        2003年,我校筹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成为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有全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第一家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创业中心。

        截至2010年11月30日,我校的校办产业形成了如下格局:学校直接出资管理的企业(包括事业法人企业化管理)有3家,即人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人大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版社和书报资料中心。

        今后,产业管理处将继续推进规范化建设,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开始对文化创意等产业的研究,以期由此开创中国人民大学校办产业发展的新局面。